两会上的北邮声音——孟洛明委员:“关于进一步改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质量的提案”

2022-03-1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三五”以来, 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 2015年的1.42万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从 2015年的2.07%,提高到2021年的2.44%,接近OCED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提高到2021年的第12位等。与此同时,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持续改进,“揭榜挂帅”“赛马”、科研经费包干制、赋权改革、容错机制等系列措施陆续出台或试点,科技人员的活力和潜能不断释放。

孟洛明教授调研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面临的问题时指出:“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R&D经费投入在效能方面仍有不足。例如,虽然R&D经费投入强度,我国已经同主要发达国家相当,但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为80%左右)等。

因此,在“十四五”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增加R&D经费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R&D经费的效能。提高R&D经费效能的关键之一是提高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孟洛明教授建议:

第一,对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大项目立项增加后评估环节。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结合项目实施结果对立项进行后评估,特别是要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重点评估经费投入的效能。项目立项的后评估工作,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立项质量,而且对其他立项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二,出台科技项目立项专家责任制。一要明确参加评审专家的责任,参加论证的专家要事前告知责任;二是参加论证的专家要事前告知质量管理措施,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结合项目实施结果对立项结论进行后评估。

第三,完善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程序。一要保证立项评审会的时间,使参会专家有充足时间阅读资料;二要采用立项质量后评估,立项评审只是立项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完整性,建议采用项目方式进行立项管理。

孟洛明,男,教授,长期从事通信网、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次;研究成果被完整采纳为7项国际标准;三次应邀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作了大会特邀发言。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专职常委、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管理与运营支撑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主任、CIC/WFEO(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信息与通信委员会)委员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全国政协委员。


党委统战部

2022年3月15日